返回列表 发帖

半生興學,半生紓難‧承前啟後話陳嘉庚

转帖自《星洲日报》
http://mykampung.sinchew.com.my/node/68045?tid=29

熱心於華教的華商陳嘉庚與柔佛具有多層面的關係,他的事業相當部份最初就立足在本地。總結他的一生,雖然柔佛不是他施展抱負的最為重要舞台,但其一言一行,在他那個年代,深深地影響了本地華社向心力與凝集力,補寫了本地華社歷史的新篇章。

陳嘉庚生於1874年,是19世紀的人物,在現今的21世紀,曾經看過的人,以本地而言,除了今年94歲的華社耆老丹斯里郭鶴堯以外,看來難有其他人了。

李光前是陳嘉庚的女婿,南益公司由李光前於1929年創辦,在南益公司服務多年的郭老早就認識陳嘉庚。

郭老20多歲見過陳嘉庚

郭鶴堯8年前在接受筆者訪問時回憶說,他在自己年約20多歲時見過陳嘉庚。

那時的陳嘉庚,郭老如此描繪:“手拿一個皮夾子,口操福建話,當時他年約60多歲。”

他們是在新山直律街“陳嘉庚公司”相見,年代應在20世紀30年代。這間公司就是文華酒店的現址。
陳嘉庚在1929年深受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,他在柔佛的事業,就由南益公司取而代之。

曾擁大批黃梨山膠園

陳嘉庚在1906年開始踏足柔佛,那時他在柔佛經擁有大批的黃梨山和樹膠園。
1920年,他在笨珍和老謝園,購買了兩塊地,命名為祥山園和福山園,種植樹膠和黃梨。他先從事黃梨業,後來轉向樹膠業。到1925年時,他的資本已達叻幣1200萬元,樹膠面積1萬5000餘畝,工廠30多間,雇用的員工3萬2000多人。一時之間,被譽為“東南亞樹膠大王”。,陳嘉庚在柔佛活動時,所用過的商號計有“新利川黃梨廠”,專門生產黃梨,後來又有“日新公司”生產罐頭黃梨。他也創辦“謙益公司”經營米業。

柔佛只是他一生中立足發展的一個地方,他把更多時間放在新加坡,他的事業,正是在新加坡經營順安米業開始的。20世紀50年代初,他回去中國並在該地終老。在日治時期,他在印尼爪哇之避難。

華中招收南洋華僑生

陳嘉庚先後在他住過的新加坡和中國興建許多華校,單單是在新加坡,就有道南學校、愛同學校、崇福學校、南僑女中及南洋華僑中學;在家鄉中國福建,他創辦集美小學、中學、集美師範,進而廈門大學。同時,他還捐助同安及閩南各地70多所中小學。

可是,在柔佛州,在各校的校史中,並沒有聽聞或有記載那一間是陳嘉庚創設的。創校工作,歷來就落在南益公司的肩上。

不過,陳嘉庚於1919年在新加坡創辦的南洋華僑中學,卻為本地的高小畢業生,提供了升學的管道。
1913年創校的寬柔學校,至1950年始有初中。之前,小學畢業生要深造或去中國,不然就到新加坡。由於華中位在新加坡武吉知馬路,靠近新山,在寬中還未有中學之前,不少新山的高小畢業生都走進華中就讀。
陳嘉庚思想超前,在創辦華中這一事上,校名之前冠上“南洋”兩字,即表華中要招收的學生並不僅限新加坡,而是南洋群島各地的華僑子弟。

抗日開展救亡運動

受陳嘉庚愛國抗日號召的感染,在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蹂躝中國的大江南北之危急時刻,居住在柔佛各地華僑子弟,紛紛奮起,開展波瀾壯闊的救亡運動。
當時,陳嘉庚身任“籌賬祖國傷兵難民大會委員會”及“南洋華僑籌賬祖國難民大會”主席,各地的華僑響應其號召,也成立類似組織的分會,進行籌賬活動,成績斐然。以新山一地而言,共籌得48萬4405元5角6分叻幣,折算國幣193萬952元 4角1分,以當時新山華人人口4萬3000人來計算,平均人約捐了幣449元。

辦報貢獻文教事業

陳嘉庚對文教事業另一貢獻,就是創辦《南洋商報》及《南僑日報》。當年,這兩日報的總行位在新加坡。
陳嘉庚在1923年9月6日創辦《商報》,旨在宣傳其產品,另一目的是要喚醒國人的國民意識。1946年創辦的《南僑日報》,則以激烈抨蔣介石國民黨政府的無能腐敗而著名。
《南僑日報》生存了3年10個月後,即被英殖民政府查封

毀家興學成典範

陳嘉庚之所以令人敬仰,而被目為身體力行的企業家。教育家、社會活動家,在於其高度的愛國主義情操及毀家興學的義舉,人們一向稱之的《陳嘉庚精神》。

由於時代的局限,當年他愛的當然是中國。他最先投身孫中山先生開展的推翻滿清統治的舊民主主主義革命;日本侵華戰爭爆發,他痛斥日軍的暴行,在南洋各地成立組織,推動抗日救亡運動;後來他察覺抗日鬥爭的主力不在南京政府,因而突破重圍,走向廷安;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,他離開新加坡,回去參加新中國的建設。
1929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總爆發,陳嘉庚的龐大事業無法倖免,陷入困境。那時,他的親人勸他削減對廈門大學的支助,可是,他堅持不肯。

他說學校停辦,不但耽誤青少年的前途,對社會影響不好,罪就大了。他在其公司收盤後,寫了一篇文章,引用美國汽車大王說過的一句話,以表明自己的心跡:“畏懼失敗才是可恥,願國人勿引我之困厄為口實,致阻公益事業之進展,陷我於罪人”。

這是陳嘉庚毀家興學一個典範。

據其子陳厥祥透露,父親在生前50年內,捐獻給教育及公益事業的款項,約有叻幣2000萬元以上。

萬人參加安葬儀式

陳嘉庚於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,生前他身任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、全國政協副主席、全國僑聯主席。
他逝世後,中國政府成立了一個以總理週恩來為首的治喪委員會,隨即舉行有2000人參加的公祭大會,以肯定其功績。

其遺體運往家鄉集美鎮安葬,途經天津、上海、南京及杭州地時,各地的官員及群眾,都到火車站吊唁致祭。安葬儀式在集美舉行,約有萬人參加,場面哀榮。

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在他去世後,也召開一個追悼會。會上懸掛的一幅輓聯,生象的概括了陳嘉庚的一生,左聯是:“前半生興學,後半生紓難”,右聯是:“是一代正氣,亦一代完人”。

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:陳嘉庚與李光前》展覽會

展出日期:6月20日至7月19日
展出地點:士姑來五福城廣場


星洲日報/大都會‧2009.06.18

返回列表